夫妻或者情侣间,最亲密的诗词有哪些呢?
读了这个题目,我想到的是这一首诗: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诗人朱庆馀写给另一位诗人张籍的诗,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但就字面的意思看,不失为一首清新别致富的闺阁小诗。昨日成婚,今晨新娘要正式拜见公婆,初次的见面是很重要的,为了妆饰得当,顺利取得公婆的欢心,新娘很早就起床梳妆了。妆扮停当的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就担心地询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诗人刻画细致入微,新娘的娇羞之态跃然纸上,令人读来会心一笑。读者的心中也浮现出一个人比花娇,低头浅笑的美人形象。
说二句,夫妻之间诗词很多,正反都有。相最广范流传的有,夫妻本是同命鸟(好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好夫妻是永远都不会离走,任劳任怨,相依为命。对夫妻半仙半神的描述,如,上天愿做比翼鸟,吕洞宾和白牡丹。在地可做连理枝,李隆基与杨玉环。再如,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夫妻就是同命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董永与七仙女)。可谓,天下永不断的是情,人间最难了确的是缘。夫妻美好似欲仙欲坠,比翼双飞即同甘苦共命运。说不完夫妻情,谈不尽的情人韵。唱夫妻情深四海,歌情人永远相伴。诗姜女为情郎长城哭塌,词牛郎七夕日肝肠寸断。为夫而哭,为妻而叹。夫妻同命,天缘地缘人缘。浅谈夫妻情诗。个人观点,不足指正。
夫妻恩爱是每对情侣的向往和追求,形容夫妻恩爱的诗词往往美丽又甜蜜,让我们共同分享几首充满浓情蜜意的诗词,来体验不一样的爱情,感受情人间那种温暖的气息吧!
一、《我侬词》元代 管夫人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元初的中国书画大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我侬词》,据说管夫人是在获悉丈夫要纳妾之后写的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之事。
二、《留别妻》两汉: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有李煜写给小周后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为奴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十四五岁的小周后到南唐宫里探视生病的姐姐大周后,南唐后主在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但是这是自己的小姨妹,又不在宫里,不是那么容易见面的,两个人又情投意合。这首词大胆直白的表现了他们恋爱的场景。
李商隐的《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这首诗含蓄地表达了与新婚妻子相依相偎,白头偕老,共度一生的爱情誓言。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里,妻子思念丈夫,该回家的时候没回,丈夫羁旅在外,因为大雨想回而不能回,满腹愁绪。憧憬着与妻子彻夜长谈,共度良宵。只有恩爱的夫妻之间才有这样的情感。
一男五知音,各自动心情。有缘常陪伴,无缘靠边行。早时是朋友,争夺成仇人。过路时碰见,各自不吭声。多年在相处,一笑成友人。今生不成对,常见也开心。互相在问好,孩子有几人。姑娘有几岁,男孩多少春。老的不成配,小的成连理。妻恋有分寸,大家都开心。对妻拾分敬,对友敬捌分。有缘今生遇,百年永分离。传言有来世,敢问朋友们。谁人见(他,她)真身,当下多珍惜。背欢离愁一世人。
中国民间年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民间年画的相关知识在冀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课本有所涉及,有兴趣的可以翻看电子版课本和参考书看看,参考书中介绍比较全面。
民间年画顾名思义用于新年时张贴、烘托年味,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早源于古代的门神画,门神画最早被称为“门画”。到清朝时才有人把它叫做“年画”。
年画在北宋时期发展迅猛,当时商业繁荣、手工业日渐成熟,雕版印刷术也得到了巨***展,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才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使得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时代在变,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年画也要随之改变,现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几乎看不到贴年画的了。只有在一些农村还有一小部分人,在家粘贴年画迎接新年。
将来也许年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画展中才能看到吧。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年画,是发生在民间年节习俗里的艺术,是围绕着年节文化信仰的艺术。对一个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体的民族而言,“年”既是主要生产周期的记忆,也是农耕生活节奏的体现。
古老的年节是敬奉神祇先祖的节日,也是祈求丰收富足的节日。年画是年节民俗意义上对画的称谓,表现了民众对年节的心理需要和美好愿望。
(1)早期年画
年画的发生与中国远古时代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丰收的祭祀活动是“年”的最初的起源,人们丰收之后的祭献与庆祝,成为新旧时间交替的社会仪式。西周初年,年的周期交替过程得到重视,并形成了庆祝的固定节日。
年画产生于先秦,成型于宋。
年画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民间木版年画。其形式与特点都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是同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艺术。
它同那些只重因袭、摹古、讲求“逸气”以“自娱”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年画一向被称做“匠画”不承认其为绘画“正宗”,却它却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尽管在年画的内容中严重地受到统治阶段思想影响而表现出计多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是,在年画中确产生了很多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它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而为广大劳动群众所喜闻乐见。
劳动人民从自己创作的艺术中得到了一些艺术的享受,并受到了一些有益的教育和精神慰藉,因此,自从民间木版年画盛行以来,即循其自己的道路发展着。从许多年画作品中既可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人民生活情况,又可窥见我国绘画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民间绘画中的发展。